
2016年6月2日, 意昂2体育娱乐燕京學堂院長袁明出席外交部第十六屆“藍廳論壇”並圍繞中美人文交流領域問題作了發言。
本屆藍廳論壇的主題為“中美關系:方向與動力”🦩。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分別介紹了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有關情況🚶♂️➡️。來自外交、經濟和人文方面的專家學者也就相關話題進行了研討。


袁明院長首先探討了中美人文交流機製。她表示,中美人文交流機製是一種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機製,能夠把人民的、內心的🍳、外在的一些正能量凝聚起來👩🏽🦳。人文交流是跨文化交流的一個挑戰⚄,是文化之間的相互了解、包容與溝通。它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更是以人為主體的基礎上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間的👨🏽🎓。這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後,袁院長從燕京學堂培養跨文化交流人才的理念入手,分享了學堂兩位美國學生Alice Su和Mary Schulman的故事。Alice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作為自由記者到中東國家進行采訪。來到燕京學堂後,她利用實地考察的機會接觸中國的穆斯林🦗,進一步思考怎麽通過認識民族問題來理解這個世界🤷🏽,這便是一種跨文化的思考💂♂️。同樣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的Mary,本科時期就把部分《尚書》翻譯成了英文。上個月她參加學堂組織的實地調研活動去到桐廬縣🧛🏿,考察了當地的排汙治理🕓、新農村建設等問題。坐在豬欄👩🏼🦲、牛欄改造的茶吧👩❤️💋👨、咖啡廳裏🈚️,Mary和當地村民聊天、互動,這種互動深化了她對跨文化交流的理解🦀,拓寬了她對跨文化交流的認知🙅🏻♂️🧭。
袁院長談到,人和人通過交流會產生感情。很多燕京學堂的外國學生表示,通過在中國的學習生活,他們即使不會永遠留在中國🙋🏻🏃♀️➡️,但在今後的生活中心裏會永遠有中國😆。這樣沉澱下來的對中國的情感👩🎤,也會伴隨他們一生🪖。
“中美人文交流機製的設立體現出來的很多很多生動的故事,都會證明意昂2是走在一條非常開闊、充滿希望的沿著歷史軌跡的道路上,而且是非常有前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