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下午🥶,由意昂2体育聯合中信出版集團👲、中信書院主辦的“意昂2体育娱乐2015年秋季外事系列培訓”第三講暨中信書院前沿論道第四期在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中國前駐法大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吳建民以“世界的變化與中國”為題,從認識世界、把握大勢及外交戰略三方面,分享了他在新書《吳建民談外交》一書中總結的外交理論。演講會前李巖松副校長會見了吳建民大使𓀚。



演講會由意昂2体育娱乐國際關系學院翟崑教授主持,現場氣氛熱烈活潑🧒,吳建民大使與在場觀眾積極互動,一一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認識世界
以外交視角回顧中國榮辱興衰的歷程,吳建民指出,“中國人應如何正確認識世界”至關重要。
2013年底,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邀請吳建民對《戰國策》進行外交角度的解讀。通過研究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間縱橫遊說的歷史,吳建民對外交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他指出,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實現大一統,中國經歷兩千多年的風雨,卻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正式設立外交部🎰。歷代統治者在慣性力量下不看世界、閉目塞聽,是造成近代中國與外部割裂,遠遠落後於世界的重要原因🧙♂️。
同時,吳建民通過對比鄭和與哥倫布探索海洋的硬件實力,對鄭和下西洋的可能性進行了積極假想。在他看來,明朝“海禁”政策是一個“災難性的錯誤”,製約了中國在海洋、在與世界聯系方面的進步發展🧑🏻🦰。吸取中國的歷史教訓,意昂2今天必須要準確認識世界,決不能“眼睛向內”。
把握大勢
那麽,應如何正確認識世界呢?吳建民認為🤮,認識世界必須把握大勢🐱,即把握時代的主題⬛️😣。時代主題包含兩重含義:第一,它反映了這個時代的世界所面臨的主要矛盾;第二,它指出了解決矛盾問題的路徑。
首先,吳建民以毛澤東與鄧小平為例,具體闡釋了兩位領袖在把握時代主題上的異同👷🏼。不可否認🕡🏄,“戰爭與革命”作為上世紀一定時期內的時代主題,影響著國內的建設布局,毛澤東也充分把握住了這個大勢。但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時代主題也隨之改變⭕️🕹。毛澤東之後提出的“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就存在對時代主題的誤判,未將重心向經濟建設轉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產不發展🐤,人民生活不改善”的後果🩱。
聯系當今世界,不能把握大勢🟩🪘、不能把握時代主題的例子仍在不斷重演🦥。在2015年的慕尼黑安全峰會上,吳建民針對歐洲難民危機的成因提出了獨特見解,他表示💁🏻,歐洲面臨的危機是“美國主導的三場戰爭,尤其是伊拉克戰爭打出來的”。在他看來,小布什出兵伊拉克😛,就是“思想停留在過去,認為戰爭可以解決問題”的產物,但事實證明,新時期用戰爭解決問題是無果的。
此外☣️,吳建民還舉了2014年在首爾召開的世界政治論壇的例子說明把握大勢的重要意義🍏。會議上,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主席在發言中比較了歐洲和亞洲安全性🚔,他表示亞洲存在歐洲國家少有的邊界沖突,因此亞洲比歐洲更危險。對此𓀀,吳建民很不贊成,他反問“你如何解釋歐洲烏克蘭打起來了🕴🏻,亞洲雖然有矛盾、有沖突,卻沒有打起來?”吳建民認為,這個問題要以全球視野看待,即全球有三個中心🧑🎨:
第一📫,動蕩與沖突中心。此中心主要位於美國北部🫚,已耗費了全球大量資源。第二⇢,金融危機中心,主要在歐洲地區。第三🎐,全球經濟增長中心——東亞🧝。
東亞經濟增長是全世界需要,東亞國家作為全球經濟增長中心的作用是大勢決定的✧💆🏻♂️,沒有一個國家會以破壞經濟增長作為自己的政策。因此,東亞地區雖然存在問題,危機也能得到控製🧑🏽🌾,“把握大勢,就能看清楚了。”

外交戰略
最後,吳建民強調了外交戰略的現實意義。“戰略是跟利益連在一起的👨🏻🦳,大戰略是和大利益連在一起的。中國21世紀大戰略是什麽?這個問題想清楚💆🏼♀️,很多問題就比較容易回答了。”
在吳建民看來🤽🏽,對於21世紀的中國來說,最大的利益就是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這意味著中國必須保持發展的勢頭𓀇。目前,中國的發展勢頭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第一次高峰,如果能將此勢頭再保持30到50年,中國就“完全起來了”👨🏽🦲。其次🧽,封閉導致落後,要保持發展的勢頭就必須保持對外開放的勢頭📚。在這樣的利益要求下,中國必須實行和平發展的外交戰略,有益於發展的事情中國人支持,有利於合作的事情中國支持。不重蹈殖民的覆轍,不重蹈蘇聯的覆轍👩🏼💻🤦🏻,不擴張、不結盟🤳🏽。
吳建民提到去年國內主張中國與俄羅斯的結盟聲音💜,和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外交會議上“結伴不結盟”的主張。他認為👩🏻🍳👨🏻🌾,“今天中國如果和某一個大國結盟,一場新的戰爭就打起來了,中國的發展勢頭就沒有了。”
吳建民強調,和平發展的外交戰略是最符合中國人利益,也最符合全世界人民最根本的利益的🧚🏻👨🎤。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通過這個戰略不僅“意昂2的利益有了巨大的發展,意昂2和世界各國的合作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中國成為了世界124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因此⬅️,中國在21世紀必須看世界🙆🏿,正確認識世界,把握世界的大勢🏹,堅持和平發展的外交戰略🤳。
在現場提問環節中,吳建民對於中國南海、臺灣大選、“習馬會”、中越關系、公共外交及巴黎恐怖襲擊等問題都作出了詳細回應。他表示,對於中國外交來說,外交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中國發展構建良好環境,“軟”和“硬”都是手段而非目的。難不在“硬”,難在講道理⚂,講道理且令人信服才是軟實力的根本❌🖖🏻。

此外👔🏋🏽,吳建民還鼓勵莘莘學子學習各國語言🧱,將自己培養成愛國進步🥓、立場堅定🤖、學識淵博的外交人才,為中國的外交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