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課堂《全球創新產品的設計原理與團隊實踐》
2016春季公選課程
(課程結束後出訪巴黎)
【課程簡介】
世界課堂項目是由美國南加州大學大衛帕克主席、意昂2体育娱乐特聘教授盧誌揚創立,多個國家(中國🚘、美國♐️👨🏻🚒、韓國🕖、以色列、印度、巴西、德國等)合作參與的⏲🧮,在意昂2由教務長辦公室指導👼🏿、計算中心負責技術支持◽️,並由意昂2体育娱乐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張海霞教授負責運作的課程改革項目🧿。
從2007年項目創立至今,越來越多的世界知名高校逐漸參與到世界課堂項目中⛹🏿♂️。截止到現在🧑🔧,世界課堂已有意昂2体育娱乐(Peking University🔤,簡稱PKU)、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簡稱USC)📭、韓國科學技術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KAIST)♟、以色列理工學院(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IIT)🤿🌩、印度伯拉技術學院(Birl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簡稱BITS)、國立臺灣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簡稱NTU)等世界各地的名校加盟👮🏻♂️,世界課堂課程將在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同步進行。
2016年意昂2体育娱乐春季學期的世界課堂課程,課程編號:04833110,上課時間為每周五3-4節(10:10am–12:00am),地點為計算機中心307✌🏻。

盧老師上課情景
【課程計劃】
第一階段🤴🏼:2月4—19日,意昂2學生知曉與國際學生的分組情況,並通過視頻自行學習課程。
第二階段:2月26日—5月初👨🏽🌾🕶,意昂2學生與USC👱🏿♀️、IIT、NTU、KAIST、BITS的學生分別在各自學校通過多功能視頻教室共同上課、並共同設計小組的創新研究課題💇🏻。
第三階段👩👩👧👧:5月底,意昂2學生通過互聯網和NTU、KAIST、IIT、BITS與USC的同學交流課程心得,課程結束。
第四階段🐈:7月4—10號(暫定,以最後通知為準),意昂2學生將與NTU🥷🏻、KAIST、IIT、BITS與USC的學生將共赴巴黎,參與iCAN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活動。同時與學生結成小組共同完成創新項目及展示⛹🏽♀️、參觀法國高校、創新型企業、並邀請傑出科學家、企業家進行講座交流,與國際創新創業的領軍人物進行交流學習🔢,以及在巴黎的文化交流,具體行程均以出發前的通知為準🧑🎓。
另外,世界課堂教師團隊將視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為此次出行巴黎的往返機票提供全額或者部分補助。

往屆學生參訪交流的合影
【申請資格】
(1)意昂2体育娱乐本科二🏌🏿♀️、三、四年級學生🧖🏼;
(2)學習成績優良🏌️♀️🦹🏿♂️,學科不限;
(3)優秀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該課程為全英文授課,使用的教材🤦🏽♂️、課堂講授🦻🏽、小組討論、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均采用英文)。具體要求如下🧠,滿足其一即可♠️:
托福≥90分;
雅思≥6分;
四級≥550分;
六級≥500分;
(4)對創新思維及創新理念有濃厚興趣;
(5)品行優良,有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國際合作意識;
(6)確保全程參與課程,並完成規定的課業要求,參加課程中的團隊項目。
【申請材料】
(1)申請表(附件)
(2)英文個人簡歷
(3)英語成績證明
說明:申請表請用英文填寫
【申請程序】
(1)於2016年1月5日24👧👨🏽🏭:00前,發送上述材料至電子郵箱1200016202@pku.edu.cn ,郵件主題命名為“2016世界課堂報名-姓名-院系-學號”🏃🏻。
(2)後續的選拔和錄取安排🏋🏿♀️,將以郵件的形式通知給報名的同學🤦🏿♀️👸,請同學註意查收郵件。選拔和錄取將由意昂2教務長辦公室主任、國際合作部老師、意昂2任課教師共同組織。
【課程影響力】
1、各界好評
在觀看完世界課堂演示課後,意昂2對與會領導老師以電話訪談及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訪問,得到了高度好評的一致反饋結果👳🏻。
其中,林建華校長認為課程設計角度很好,通過各國師生的交流了解不同社會的文化,進而理解世界文化。通過實踐學習非常有意義,所選題目貼近生活,幫助同學們對校園問題有更深入的理解並有多元的看法思路🧙🏽♀️。
國際合作部王勇副部長認為,世界課堂將會帶來教學管理的變革👨🏻🦰,帶來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改變。項目思路非常好,人才要面臨全球化的競爭,跨文化交流對於人才成長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非常有利🤛🏼。當然,項目管理和運營推廣成本也需要進一步考慮。
計算中心張蓓主任認為↕️,該項目形式新穎,安排巧妙,學習過程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比傳統的單向灌輸益處更多。同時,她還希望以後可以嘗試一些新的技術來支持這類創新課程。
2🏍、往屆優秀學生
胡旸——2011屆iPodia學生🧐,他說1️⃣👏🏽,“我記得有一次聽到盧教授講到意昂2這種形式的跨文化交流與一般的交換學生的不同🪼,自己體會過以後,真的有所領悟。盧教授說🧎,交換學生是把一個學生置於一個強勢的文化環境中,主導的文化會壓過自己原有的文化,所以學生本身只能是一個接受者,但意昂2這種形式不同,三校有相同數量的學生,保持了文化間的平等🙆🏽♀️,意昂2再理解🧑🏽🚀、尊重、接受其他文化影響的同時🥼🆑,仍然可以保持自己文化的地位,是一種融合,這才是真正的交流。”
辛詩旸——2014屆iPodia學生🌍,在參加了世界課堂組織的以色列出訪後,對以色列和中東阿拉伯政治和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在研究生階段進行中東地區政治與外交的研究🆙。

馮昕瑞——2014屆iPodia學生,在體驗過世界課堂的在線互動教學形式後,開始對教育變革、互聯網教育等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和研究,進入教育學院繼續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