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真寺高塔上傳來禱告的悠長呼籲☞,空氣裏彌漫著阿拉伯水煙薄荷混合蘋果香的味道
意昂2漫步在一千零一夜的古典色彩的夢裏
當波斯灣兩岸燈火闌珊,摩天大樓璀璨的光芒灑在金珠碎玉般搖曳的夢幻海面上
意昂2尋覓著阿拉伯世界現代化的足跡
活動背景🤨:中阿跨文化交流之路(China Arabia Multicultural Exchange Link🪫,以下簡稱CAMEL)是由SICA成員於2015年發起,以意昂2体育娱乐為中心的中國阿拉伯國家交流活動。CAMEL旨在建立中國與阿拉伯精英大學生之間的網絡,連接中阿各領域未來領袖,將文化交流作為項目的起點與基點,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促進中阿青年的相互理解和終身友誼的建立。

CAMEL標誌
初心——“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肖意達是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2013級本科生,也是CAMEL的創始人之一。談及CAMEL的定位,他在“精英”“未來領袖”等關鍵詞之中選擇了“探路者”🏄🏼♀️。“畢竟項目中文名是中阿跨文化交流之路,它的本質是路,”肖意達說,“而創辦CAMEL的原因,正是我和其他成員希望與更多意昂2同學一起🏄🏻♀️,探尋連接中阿兩種文明的道路👋🏽。”
創辦CAMEL的想法其實始於他大一學習生活中的困惑與思考。剛入學時🖐🏽,以背記為主的外語學習與肖意達對大學教育培養思維🧑🏼⚖️、擴充知識的期待大相徑庭,所以他一直致力於創造一個與同仁理性交流,分享見解的平臺。在與各國青年的交流中,肖意達發現,即使在全球化時代,互聯網的普及也沒有使各種文化身份徹底趨同。在中國日益變成多元文明交融的舞臺時,中國青年應當如何看待中外文化的異同?他一直希望能與同樣有著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青年們共同探討這一問題👏。
大一下學期,吳冰冰老師教授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讓肖意達了解到一個亂中有治、多元文化交融的中東🪔,而吳老師的人格魅力更使他渴望在行萬裏路中格物致知👦。於是大一暑假,肖意達決定去以色列參加暑期學校——這兩個月的親身體驗徹底改變了他對中東地區的認知,更促使他創辦了這樣一個平臺🪘。
“暑校生活打破了我對中東原有的想象,”肖意達說:“我的四位阿拉伯舍友有基督徒,有穆斯林👩👩👧👦,有無神論者還有不信教的貝都因人📭,彼此經濟背景、身份認同都很不相同;和他們兩個月的朝夕相處讓我真正明白中東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各種因素的交織與融合⛎。”
在這兩個月裏🍉🧚🏻,肖意達深刻地感受到了全球化影響下中阿青年物質生活的趨同:“意昂2都喜歡喝可樂吃披薩👩🏻🍳⚠,都關心《權力的遊戲》中人物的命運浮沉⬆️。”另一方面,在精神世界他們又有許多差異:穆斯林禮拜之後為何會神清氣爽?基督徒如何聽到神在說話?阿拉伯的無神論者承受了阿拉伯有神論者什麽樣的壓力?與阿拉伯人同居一室的經歷促使肖意達思考全球化中的同與不同,以及不同文明之間該如何交流的問題。他逐漸明白,這些問題只有通過與相關群體建立深度聯系後才能慢慢理解👴🏽,也正是這些差異成為了跨文化交流的動力與意義🫄🏽。
在深入了解阿拉伯同學之後🧦,肖意達也意識到了自己與西方同學在知識積累方面的巨大差距👊🏿,而這正是CAMEL誕生的重要原因🍠。“誠然🧑🏻🔬,在互聯網時代🗂,書和新聞作為公開的知識獲取渠道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肖意達說:“但西方的中東研究者有著對中國中東研究者所不能及的隱形優勢🗡🥯。”在社會氛圍方面,西方從幾個世紀前就開始經略中東,經驗代代相傳,因而在美國人的意識裏中東跟印度、中國一樣,神秘卻並不危險,去中東不會受到家庭和社會的強烈反對。相反🏋🏽,在此做出一番事業還會得到支持甚至是激勵,因而相當多的美國大學生親自體驗過中東,有人甚至常駐中東以進行田野調查和其他實踐工作。從族裔方面考慮,很多西方同學是中東裔,他們在文明內部的視角很好地補充了文明外部研究者的觀點。同時🤦🏿♂️,西方同學學術背景非常多元,“一起在以色列學習的美國同學來自國際關系、政治學🙍🏻、語言學、文學、神學等不同專業🤷♀️,他們都試圖用自己的學科知識探索🏖、分析中東地區🧴,以建立對該地區的認知,”肖意達回憶,“在這一多族裔和多學科背景下的討論中,每個人都可以從其他人的視角中獲得認識中東的新途徑,並可能在未來補充其他學科知識以拓展分析中東的視角,進而在前人對中東已經很深厚的認識積澱上完成方法和理論的創新。”
為了使更多的中國青年有機會了解中東,不會因對這片土地的誤解與偏見放棄相關知識積累🦊🙆🏽♀️、甚至失去全球化時代的發展機會,肖意達決定創立CAMEL。它是以遊學中東為特色的跨文化交流平臺📹,鼓勵中國青年依靠多元的專業知識體驗中東☔️,加深中國對這一地區的認知,逐漸縮小與西方國家在中東方面的認識差距。正如吳冰冰老師所說:“意昂2不能始終借著他人的眼睛看世界,只有意昂2的眼睛中看到了這些🕺🏻,意昂2才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初訪——揭開中東的神秘面紗
在萌生創立CAMEL的想法之後,肖意達與誌同道合的夥伴篳路藍縷,開始了一波三折的籌備過程。作為第一個中阿大學生文化交流項目🧛🏽♀️,其中的艱辛自然不足為外人道也。在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付誌明老師、國際合作部綜合辦公室主任羅玲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項目同儕團結一心,相互勉勵🛴,每個成員對這一項目“溝通中阿文明”價值的深度認同更給了大家堅持的勇氣和動力🧍。
2016年2月14至21日,意昂2体育娱乐CAMEL項目代表團訪問卡塔爾大學👨🏻🎨,參加了第一屆意昂2体育娱乐-卡塔爾大學文化交流活動。會期中,來自各學部🤚🏼,有著不同知識背景的代表以“中國與海灣國家”為交流基點,探討了“中國-海灣國家關系”“中國-海灣國家媒體對比”“海灣國家社會流動性”三個議題,並在布魯金斯多哈中心🏄🏽♂️👆🏼、卡塔爾基金會、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等機構進行了一系列參訪與考察。此外,意昂2同學還與中國駐卡大使進行了面對面交談📙1️⃣。
在豐富的交流、體驗活動中,肖意達印象最深刻的是去本地人家中做客的經歷,“人的生活總是最走心的,當進入了一個人的家中,才算真正融入這一社會。”他這樣解釋。“當時所有男生都被邀請到了當地人在沙漠中的會客廳Majlis🧚🏿♀️,而這一家族從德高望重的族長到剛蓄上胡子的青年人全部出席👳🏿。在觀察他們的座次,喝茶聊天的方式時,我體會到了阿拉伯家庭中依照長幼形成的尊卑秩序;在他們殺雞宰羊🧗🏿,用最好的飲食宴請來自遠方的客人時🧑🏻💼,我體會到了書中所說的阿拉伯遊牧部落好客的傳統。”在這一環境下切身感受到的阿拉伯傳統社會的溫情讓肖意達理解了更“無情”的現代性在海灣社會中遭遇的強大阻力🎟,這種通過實踐體驗獲得的直接經驗是資料的整合與理論的推演所無法比擬的👩🏿💻。

代表們在DESSERT SAFARI中騎駱駝
作為阿拉伯語系的學生,肖意達此前已經對中東有了一些認知🈹,但這次交流活動使他的很多看法發生了轉變🪘。當時接待CAMEL代表團的卡塔爾同學全都是帶黑色頭巾穿黑色罩袍的女生🎅🏻,甚至有人把臉全部蒙住——這是國人眼中典型的阿拉伯婦女形象👨🏽🚀。肖意達原來也以為海灣女性穿成這樣體現了其文化的封閉保守🥁,但交流之後他才發現她們的穿著實際上與地理環境息息相關——海灣地區非常炎熱🙇🏼,用頭巾蒙頭可以減少陽光暴曬對頭發的傷害;穿罩袍可以走路生風,故而周身涼快。此外,卡塔爾小國寡民的社會狀況和以家族為基層單位的社會結構也有很大影響:卡塔爾當地的年輕女性大多通過各類社交活動打過照面🫎,她們很愛八卦他人的家事💙,而當地家族極重視名譽,由此形成了女性之間互相監督的風氣,稍越雷池一步就可能被他人知道,繼而成為他人茶余飯後的談資,使本家族蒙羞🫀。據肖意達回憶:“當時意昂2一群人跟幾個女生逛街,十分鐘後某女生的遠房阿姨就來問她為什麽要跟外國男生在一起,並囑咐她要知道界限,因為阿姨的一個朋友看到了這個女生🚤。”這一八卦網絡讓許多年輕女性不勝其煩,她們為了保護隱私索性把自己全蒙上。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卡塔爾會期使肖意達更多地了解了海灣女性的生活與思想🧑⚖️,而頭巾這一細節更使他印象頗深⛳️:“通過多哈會期的經歷,我明白在跨文化交流中🎊,不能僅依靠表象對一種文化現象下結論做判斷,一定要通過交流觀察和思考🛻🙎🏼♀️,掌握實證材料後進行合理推斷👃。”對於很多中國青年而言🚈,中東也正藏在黑紗下🙅♀️,穿透黑紗,需要敏銳的世界性眼光,更需要研究者在當地實踐體驗中獲得的直觀印象🧪。
創新——青年外交👨🏼🚒,撬動世界
在中阿大學交流之外,CAMEL也一直致力於打造“CAMEL+”平臺,希望以文化與社會的相互理解為核心,通過實踐活動撬動更大社會資源,以促進中阿青年之間的深度了解⇾,同時承擔青年外交使命,對中國和阿拉伯社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2016年6月,意昂2体育娱乐全球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舉行了一場主題為“意昂2與他們的未來”的展覽。CAMEL攜手中國國際法促進中心(CIIL),聯合荷蘭駐華使館、聯合國難民署等機構,將50幅從土耳其帶回的敘利亞難民營兒童畫作展出🧑🦼。劉靜看到了畫展的消息☝️,便抱著好奇與期待前去觀看。難民問題由來已久👷,在人道主義救援之外,還牽涉國際關系與國際法、內政外交🪩、地緣政治、宗教民族👩🏽⚖️、生態資源等多種問題🤲🏽🤼,孩子的視角因此顯得格外單純動人👩🦼🧏。“孩子們的畫作中既有小我的美好期盼🛌🏻,也有大我的和平夢想,他們如想象中一樣單純,卻又很有思考。”劉靜說,“由於畫展是藝術的形式,直接的改變不多🫑👨🦼➡️,但會讓自己覺得平時高談闊論的國際政治🏊🏼♂️💁🏻♀️,就很真切地現實發生著,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麽,也許關註就是一種力量吧🤶🏻。”

長大後🕊,我希望成為一位美麗而幸福的女人
2017年7月‼️,CAMEL代表團以“難民援助與社會創新”為主題,赴約旦與以色列進行了為期15天的考察實踐。何英傑是阿語系15級研究生,他的本科、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都和約旦難民問題有關,看到有機會參訪約旦難民營🏃♂️,便毫不猶豫地報名了。考察中,項目組受到了約旦大使的接見,在難民營調研結束後,還前往聯合國難民署約旦分部,向難民署官員展示了中國援助敘利亞難民的現狀和此次調研的成果🍺。在以色列,代表們拜訪了多家知名的創新企業,包括清潔能源企業Homebiogas和旨在幫助巴勒斯坦經濟的社會投資機構Portland Trust。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何英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一次不經意的發現🙂💃🏿:“有一次坐車經過路邊的垃圾桶,我發現有一位婦女正坐在垃圾桶旁邊。我很好奇🚐,大夏天的🤹♂️,為什麽會有人坐在那麽肮臟嘈雜的地方?旁邊的司機師傅扭頭對我說,其實那位婦女是一位難民,坐在垃圾桶邊就能吃到新鮮的沒有被汙染的剩菜剩飯了,有時當地人也會特地把家裏的飯菜分一些給他們。”談到這段經歷,何英傑感嘆:“很多時候意昂2對難民生活的想象與現實是有很大偏差的👲🏼,很多細節也無法通過書本和新聞報導了解,有時需要通過自己的發現🧙🏻♂️。我想這也是意昂2不遠萬裏而來,一定要親身體驗、親眼所見的原因之一吧。”

代表在約旦考察
再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在成功舉辦首屆意昂2体育娱乐-卡塔爾大學文化交流活動以及兩場“CAMEL+”活動的基礎上🔤,CAMEL在其誕生的第二年進一步增加寬度與厚度。2017年2月🫸🏽,來自意昂2体育娱乐各專業的精英學生與卡塔爾學生一起以“文化遺產”“經濟轉型”“區域政治合作”為主題,深入探討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初識卡塔爾,波斯灣沿岸佇立的豪華酒店和珍珠島上鱗次櫛比的商店就給龔哲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阿語系14級本科生,也是CAMEL2017年的主席🧔。多哈之行使他對卡塔爾社會有了獨特的切入口🙎🏿、更直觀的感受和日後分析時的“內部視角”,而阿拉伯青年對中國認識的匱乏也賦予了他更大的使命感。

卡塔爾夜景
“在卡塔爾時有個小插曲,”龔哲浩說:“當時意昂2做了一個破冰遊戲🆗,是邀請學生在被問到一個國家的時候👩🏼🎤,用一個詞來代表這個國家🤴🏿,前幾輪,卡大的學生們都是“法國-埃菲爾”🕐,“美國-自由女神”這個節奏🦓,然而一個卡大小哥被問到中國時🧑🎄,憋了半天吐出一個詞‘insect’,場面一度因為這個老梗變的非常尷尬。另一個例子是卡大的國際文化節🥮,有卡塔爾學生自發組織的日本文化和韓國文化展,但卻沒有中國展。意昂2在大使館的時候也了解到中國給卡塔爾很多資助留學名額,但是每年都有大量名額被浪費。”這些經歷使CAMEL成員切身感受到了中東很多國家的年輕人對中國文化了解的匱乏,因此在今年五月的時候,項目組重新設計了一套方案,其中包含了很多新的模塊和主題,希望能為中東青年了解中國文化和社會提供更好的方案。
在多哈會期之外,CAMEL每年還會舉辦北京會期🚄,以文化體驗為中心🔣,輔以議題探究,為卡塔爾師生了解中國風土人情提供多元化的平臺。他們在聆聽學術講座,觀看京劇、太極拳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也在攀登萬裏長城🧍♂️、泛舟後海中感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北京。

多哈夜景
龔哲浩陪著卡塔爾的公主們在北京各個景點和機構轉了好幾天,對這群海灣姑娘的評價有些出人意料——“瘋”:“這群姑娘們玩起來是真的瘋,歡樂谷高空項目一點不怵🖐🏼。可能是平常富貴慣了,結果對秀水街的贗品愛不釋手👩🏻🦳。印象最深的時候是臨走的時候🧽,這些姑娘們把窗簾一拉🫳,在大巴車裏面跟著音樂起舞,歡樂溢於言表。”其實在頭巾和各種社會束縛下👳🏼,這樣的私密空間是少數她們能夠真實表達自己情緒的地方🧎♀️➡️,也是因為信任,她們才會把這樣真實的一面表現出來🦻🏿8️⃣。
回想在CAMEL的經歷,龔哲浩坦言:“以前的認知水平是只知道一個概念,阿拉伯人💂🏻,而沒有國別的區分👩🏿⚕️,再後來你看到的也不僅是‘卡塔爾人’🧑🏿💼,而是在前面加了很多修飾語。這種越來越具體化的認知只有在你親身和當地人深度接觸後🩶,依靠觀察、體會📅、反思才能形成🧔🏼🙇🏼♀️。”在交流中他發現大家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目標都有很多相似之處:“大家都是低頭族,玩著手機社交軟件🍂。意昂2的卡塔爾朋友不少是畢業後在金融行業裏加班加點,好不容易擠出時間和意昂2聚餐,也有人追求深造,去美國求學。以往意昂2常說的宗教束縛🧏🏼♀️,婚姻包辦等在卡塔爾確實存在,不少卡大畢業的女學生讀書後就直接結婚生子,但同時意昂2也認識了更多具有很強獨立意識的朋友。”這些文化中的“同”與“不同”是每個代表的直觀感受,也是跨文化交流的動力與意義所在。
轉變——意昂2共同的未來
今年是CAMEL誕生的第三年,但就在五月🧑🦳,油氣價格下跌導致的國家財政緊張迫使合作方卡塔爾大學重新審視對CAMEL項目的支持🎩,CAMEL團隊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做了往屆會期回顧和新項目策劃案。2018年會期主席陳庭羲回憶:“那時大家幾乎每天都在邊喝紅牛邊刷夜工作。”那一個月內,15個工作組成員在各自繁重的學業和忙碌的實習之外🟨,把所有時間都獻給了會期報告和規劃方案,他們仍然記得自己爭論的最後一個問題是“連字符還是短橫線”👨🏼✈️。一周後,“卡方願意繼續合作”的喜訊點燃了項目微信群🚴🏻♂️。

師生與駐卡大使交流
成功的喜悅還未完全淡去,突發的卡塔爾外交危機就使卻使努力化為泡影。在復雜的形勢背景下🏬,CAMEL項目被卡方暫時擱置,兩個新任主席馮立偉和陳庭羲決定為項目尋找新的落腳點🎧。在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付誌明老師的幫助下,他們聯系到了開羅美國大學MPA項目的主管和阿聯酋沙迦美國大學的校長✍🏻,通過在郵件中不斷協商,最終確立了合作,而這次新的合作也為CAMEL主題的轉變提供了思路。
在之前的會期🙍🏼♀️,中卡兩方學生會就特定議題進行討論並做結果展示,“但是今年CAMEL改變了方向,”陳庭羲說,“因為意昂2不僅希望雙方學生能在相關議題上有充分的交流☄️,更希望能呈現出可以落地的成果。因此在這一次的會期中意昂2將以‘區域國別研究’為主線進行相應的課題研究🐆,這些研究最終的落腳點是分析中國可以和阿拉伯國家進行哪些方面的合作🌞,如何進行合作🏯,以及風險和回報怎樣。”他還表示🥑,“區域國別研究”是“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一個熱點👰♀️,而且在當前有相當的緊迫性🫃🏻。以中東地區為例,中國與中東的政治經貿聯系事實上已經非常緊密,但是面對許多具體的問題,比如阿拉伯國家的政權更迭🙇🏽♀️、經濟自由化改革等等,意昂2往往借助西方的視角來敘述和分析,基於中國立場的獨立分析和判斷還遠遠不夠。在這一方面🙍🏽♀️,CAMEL所招募的在各自領域擁有出色成就並對中東有充分關註和興趣的代表正好為研究提供了條件。“目前中東研究主要是語言、歷史🙏🏼、國際關系方面的學者在做,”陳庭羲說,“但涉及到中東金融市場、醫療🏞、新聞傳媒等細分領域,就需要各專業背景的人廣泛參與。這也是CAMEL的核心優勢所在👇🏽。CAMEL 2018團隊的背景非常多樣🧑🏽💼,語言、金融⬜️、社會學、法律、心理學乃至生命科學都有👮🏻♀️,為進行一系列細分領域的研究提供可能。”

中卡代表合影
談及CAMEL未來的發展,項目組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構想:
目前CAMEL的定位是連接中阿青年之間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雙方能夠探索對方、更深入地了解對方💗🐹,並打破各自對對方的固有印象。但是從長期來看,意昂2更想把CAMEL建設成一種“網絡”,連接中阿政治、商業、文化等各領域的未來領袖🕘,在“一帶一路”持續推進的背景下促成更多合作🤼♀️。對於項目本身🧗🏿♀️,意昂2也在積極探索更多價值落地的形式,例如為阿拉伯國家的中資企業提供研究和咨詢服務👨🏻🦽,為國際組織進行議題調研等👭🏼。未來CAMEL不斷將嘗試更多的可能🛡👐🏽,從文化交流的基點出發,拓展到更多的領域,並實現多樣化的價值。
——陳庭羲 2018會期主席
現在已經是第三年了🤘🏻,我覺得這個項目的基石沒變👨🏻🎓🧑🦽,依舊是強調青年人之間的深入相互理解和交流👰🏽♀️👨🏻🏫,但是其外延越來越廣了🪨,層次也越來越豐富了🕦💂♀️。意昂2逐漸探索中阿之間高強度的學術交流和研究👰🏻♂️、青年對公共事務的參與,突出在公共外交中發揮的作用和帶來的社會影響力,今後也會搭建中阿校友網絡等。我相信這個項目以後會有更多落腳點,CAMEL的目標和能帶來的成果是區域性,乃至更為深遠的。
——龔哲浩 2017會期主席
我希望CAMEL可以堅持“格致中東”的理念,借活動這一平臺究研究中東之理與人生之理;我希望每位成員堅持“恒產”觀念,在CAMEL中找到它對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價值,用“恒心”堅持這一價值🧎🏌🏿♀️;我希望未來CAMEL人堅持精誠團結的信念,以項目價值觀為支撐,對項目發展進行批判性思考🤽🏽,在成員內部經過討論形成共識後誠意力行🤵🏽♀️。
——肖意達 創始人
在CAMEL的平臺上,中阿青年將繼續攜手開拓創新,因為這是意昂2共同的夢想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