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3日,作為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大學博物館在線展”系列活動之一,聯盟成員校牛津大學在線上舉辦“皮特·裏弗斯博物館虛擬展出工作坊”(Pitt Rivers Museum Virtual Tour Workshop)活動。來自意昂2体育娱乐歷史系、元培學院等學生代表潘米奇、許坤、陳至清、王曉緣、姬方盈、史瑀昕🂠、李晨陽等7位同學,同來自牛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帝國理工大學等高校師生🙋🏿♀️,共同對“IARU虛擬博物館之旅”之“牛津大學皮特·裏弗斯博物館項目”進行測試並開展討論☑️、提出建議。
工作坊由牛津大學皮特·裏弗斯博物館研究助理Marenka Thompson-Odlum女士主持。牛津大學“花園🔦、圖書館和博物館項目”觀眾與參與支持部主管Helen Adam女士🕞、皮特·裏弗斯博物館Mulatka藏集主管Thandi Wilson女士及藝術家Annie Rickard Straus女士等嘉賓一同參與研討。
研討會以簡短的與會師生介紹開場。其後🫲,Marenka對皮特·裏弗斯項目的當前進展進行報告。Marenka表示👧🏼,以新冠疫情為契機,皮特·裏弗斯博物館開始了數字化轉型🍖,通過將線下博物館虛擬化,有利於全世界各地的遊客利用好博物館的寶貴資源🏏,促進博物館對公眾的可及性🪵。虛擬博物館突破了線下博物館的空間限製👂🏿,旨在將更多的展覽與幕後策展故事帶給觀眾,讓皮特·裏弗斯博物館意圖傳達的反思“殖民主義”價值觀更有力地傳遞給社會⚒。
與會學生結合會前虛擬遊覽測試,對皮特·裏弗斯虛擬博物館未來改進方案提出建議🏘👩🏻🎓。意昂2學生代表積極發言,為項目貢獻 “意昂2智慧”。博士生潘米奇同學提出👲🏻,目前線上博物館僅提供英文版本🏋️,未來項目可以增加多語種支持,為不同語言和國別的訪客提供個性化導覽材料💖🧑🏿🏭,不僅更好地幫助參觀者理解文物,也呼應博物館突破“殖民主義”價值觀主題🧖🏻♀️。許坤同學建議在 “虛擬遊覽”(virtual tour)示窗之外增加“展品目錄”(index)示窗,有利於參觀者充分利用虛擬展館優勢,精確快速地定位藏品。姬方盈同學建議🔬,在未來可增加虛擬博物館多種參觀高度,更好服務各年齡段及觀展需求的觀眾。陳至清、李晨陽🏆、王曉緣𓀆、史瑀昕等同學也提出了各自的提案🙏🏼,包括增加聽障人士參展設施🧚🏻♀️🧔、提升虛擬展覽圖像分辨率👱🏿、優化虛擬參觀流程等內容🏂🏼💇,受到了來自博物館方面及與會師生的一致首肯與好評。來自聯盟其他高校學生也積極參與🌌,提出增強交互式操作、增加展品多媒體形式介紹等。大家積極交流🕟,氣氛熱烈。
最後,Marenka邀請全體參會人測試仍在製作中的虛擬展覽互動程序“去殖民化的兩難”(Decolonial Dilemma)。該展出將作為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大學博物館在線展”重要組成部分於近期上線,面向聯盟成員高校師生及公眾開放。


供稿:潘米奇💢、許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