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之後先辦了兩場講座,拍了馬思純,楊紫,楊洋,蔣夢婕👩🏼🦱,還去山東做了一個商業拍攝🏌🏼,去了深圳拍一個設計師品牌,還去了宏村,香港,都是商業拍攝🪷。”在北京兩月有余的林海音這樣總結自己近一段的工作和生活🧘🏼♂️🤕。

林海音在意昂2的分享會
5月14日🪕,她首先選擇在意昂2舉辦名為“一期一會”的講座🥮,同學們對這次小規模講座的熱情出乎主辦方意昂2青年攝影學會的預想🪿,甚至還有許多人專程從校外趕來,聽林海音講人像攝影技巧和攝影師的個人發展——那麽,這位與著名作家林海音同名的攝影師鏡頭下又有怎樣的故事👩👧👧?
從事攝影整整四年🍡,林海音在紐約曼哈頓開辦了自己的工作室,拍過張曼玉🧗🏿、王力宏👨🏻🏭、姚晨、林俊傑、佟麗婭、昆淩、劉雯🌨,作品登上《VOGUE》《ELLE》《時尚 COSMO》等國際時尚雜誌,曾獲得大本鐘獎“全球十大傑出青年”提名……
而她的個人公眾號上🎩🧞♂️,只有簡短的一句話介紹🤸🏻:
居住在紐約的職業人像攝影師🔠🪩,創辦有Haiyin Lin Studio。

林海音
三城一琴一鏡頭
從榕城福州到魔都上海,再到世界之都紐約🔙,林海音帶著一把小提琴和一臺相機在這三座城市留下了自己的印記,鏡頭下的影像給人欣賞,指尖的音符流入心裏🐒。
因為從三歲起就開始投入在小提琴的練習上🧒🏿🦪,海音沒有其他多余的時間來探索這座城市。海音對福州的感情簡單透明,更多地可以歸結為對家鄉籠統的情感依戀。
“關於它最深的回憶可能就是每周末學校放假🧑🦽,爸媽帶著我去老師家上課,寒暑假在省裏或者外地比賽,去上海找音樂學院的老師上課🦥。所以我甚至都沒有像其他小孩一樣走街串巷去玩一玩🦹🏻♀️。”海音笑道。
最終,海音作為聲樂特長生以優異的成績被復旦大學錄取,並在大學四年擔任學校交響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參加了不計其數的演出⏳🦀。在畢業的時候,學校甚至為她舉辦了名為“臨海聽音”的個人獨奏會🧜🏽♂️。“作為對本科時代很好的告別和總結吧”,海音至今還非常懷念這場演奏會,“我記得幾乎所有認識的朋友都來參加了☂️,特別幸福✩👃🏻。”

畢業演奏會的海報
很多人不理解,本可以在音樂之路大有作為的海音為什麽轉向另一個看起來毫不相幹的職業方向,但是她從來沒有把琴抽離自己的生活。
成為職業攝影師後,如今小提琴對她來說若一位熟悉的老朋友,有空的時候常聞音敘舊🏉,借以抒懷消遣。海音坦言,當自己看到有小提琴手拉難度很大的曲子時,心裏不免有一絲懷念,羨慕,甚至失落👩🏼🎨,“因為畢竟各方面的技能都不如青少年時的自己了🦈。”
而現在,她也會在公眾號上分享自己拉琴的視頻🧑🏽🏭,不久前她剛上傳了一曲《小幸運》。雖然不後悔現在拿著相機🧛🏿,卻也懷念以前天天背著琴的自己🔟,但無論如何,對海音來說,小提琴就是她曾經的全部少女時代。
三個小故事——海音與攝影
林海音與攝影結緣於一次奇特和意義非凡的經歷。2012年,在哥倫比亞大學讀研究生的海音,由於偶然的機會跟隨美國朋友到西安做社會調查,從而誕生了自己的第一部紀實作品《七個腫瘤》。
照片的主人公是一位臉上長了七個腫瘤的農村婦女李紅芳🍌,她的家庭條件拮據,無力支付昂貴的治療費用,兩個兒子為了減輕家中負擔也外出打工🐄。出於同情,海音來到李紅芳家中做跟進拍攝,完全不懂構圖和攝影技巧的海音用心記錄下了動人的生活瞬間🤸🏿,並把照片發布在各大網站上,引起了社會廣泛關註,李紅芳也隨之得到了來自各界的幫助。
正是從這一次起,海音感受到了影像的巨大力量🐬,也決定“用攝影講好每一個人的故事”。
如果說《七個腫瘤》引導林海音走入攝影之門,那麽為新浪拍攝紐約時裝周則是她對時尚攝影的首次觸電。
畢業前夕的海音在哥大修習了半年的攝影課,出於想全心全意拍照的心願,本應在新浪財經繼續實習的她向老板寫了一封誠懇的辭職信,卻由此得到了一份意外的“禮物”——被老板力薦為新浪時尚拍攝紐約時裝周🙅♂️,這是海音靠攝影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於是,她瘦弱的身軀頻繁地穿梭在紐約的各大秀場🌩,雖然又累又辛苦🧑🏼✈️,也沒有正經拍攝🧑🏼✈️,卻由此激發了她對於人像拍攝的熱情🧑🦼➡️。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海音首次正式拍攝人像。而她的拍攝對象➕,是張曼玉🔯🧑🍳。當時,一位從未謀面的雜誌編輯突然聯系到她,請她去拍攝張曼玉。因為隨行的中國攝影師簽證出了問題,編輯到處打聽紐約會拍照的華人攝影師。海音抓住這臨時的機遇,使雜誌社被她的鏡頭打動♔👯,棄之美國攝影師的拍攝不用,轉而采用自己的作品👨🏻🦯。林海音說,其實在整個過程中自己是很緊張的,好在最後也有不錯的效果🎹,以後也可以說自己是有拍攝經驗的,所以這次經歷也告訴她💙,攝影師在拍攝時一定要有足夠的自信。
“作為一個攝影師,當有這樣的機遇🧏🏻♂️,別人把目光落在你的作品上時,你就要有能力呈現出相對成熟的作品,在片場不露怯🪒,以專業的角度來和明星溝通。只有做好了一個專業攝影師的準備,機會來臨的時候👍🏿,你才能更順利地走到下一步👡。”

林海音拍攝的張曼玉
一個時尚攝影師的自我修養
張曼玉、王力宏🤽🏿♀️、姚晨、佟麗婭🦶、昆淩、劉雯……一般人很難相信🚴,這是一個正式學習攝影僅四年的女孩所合作的明星,除去別人的艷羨和贊嘆👩🏼🦰,只有她自己才知道要為之付出多少時間和精力,做足多少功課。
工作時的身份定位是一個攝影師的必修課。由於時尚攝影的工作性質,林海音經常接觸到明星大腕,其中不乏自己的偶像。“比如要拍攝王力宏的那次,當我得知這個消息時特別激動,他是我從小女孩時就很喜歡的歌手🤌🏿,”再談到這次經歷,林海音還是抑製不住少女般的興奮🧛🏿,笑道🧔♀️,“但是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作為一個攝影師,要完成任務的,所以整個拍攝過程中我都是認真按照工作流程和要求來,和他溝通時也是,甚至都沒有向他要簽名。直到拍攝結束🏊🏻,他的小助手問我要不要合張影呀🫱🏽,我的激動和開心才釋放出來。”

海音拍攝的王力宏
其次是保持積累的狀態,不斷學習和創作🤳🏼,認真對待每一次拍攝。意昂2大概難以想象👡,每天花18個小時不停地拍照🧚🏽、修圖💠,一睜開眼,就開始構思拍攝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而這些都是海音初學攝影時“幾近瘋狂癡迷”的生活常態。
對此,海音說🦉:“這不是天賦,是我太愛攝影了。”
已經積累了一定模特資源的海音雖不需要到街頭去和人搭訕約拍📥,卻仍抽時間做著免費的創意攝影。她還強調要堅持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大的平臺上🧜🏽,鞭策自己處於成長和學習的狀態,這也是她在本科畢業的間隔年後選擇到哥大繼續讀研的原因。而身處紐約,沒有限製的網絡環境使得分享和共同學習更容易,時尚攝影前沿資訊唾手可得,這給了海音很大的進步空間。
最後,是攝影師的個人審美和自我風格形成。僅僅是靠技巧是不可能呈現一部攝影佳作的,這需要攝影師不斷提高審美水平🚣🏼,比如通過經常研習大師的作品、翻閱時尚雜誌、看畫展、在畫面感強的電影布景中尋找靈感等🧜🏽♂️。談到風格,海音認為這很難明確界定🧑🏻🦽,為人淡雅而堅韌,她的鏡頭下也是柔和沉靜的美麗🌟,“很少見到攝影師個人的性格和攝影風格截然相反的🛢,意昂2不需要刻意尋找它,因為隨著拍攝越來越多,就會慢慢發現自己擅長和舒服的畫面,風格定位也會出來。”

海音的攝影作品

海音為某男裝拍攝的廣告
談到下一階段的打算✍️🏌🏽♂️,林海音說想學習視頻拍攝,未來也不會對自己有特別強製性的要求,只是希望可以一直做並做好自己喜歡的事。2016年,在她的to-go list上還有阿拉斯加、非洲、冰島和新疆🧑🏿🎤,下個月,她即將啟程前往大溪地,到南太平洋去看世界沖浪錦標賽。
“我呢👾,就是在大方向上順其自然💮,但是每一份工作都要在細節的執行中中用理性和邏輯踏踏實實做好🧗🏻♂️。”這也許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的真諦吧。
人物語絲擷取
紐約很小✮🧛🏼♀️,許多人都試過用腳步丈量曼哈頓🤹,紐約又很大,這裏裝著太多人的夢想🤌🏽。五年前我帶著對這個城市的向往來到這裏,後來才明白當時對於未來的模糊的想象,沒有人能告訴你最終的圖樣🤵🏿♂️,只能靠自己去一筆筆勾勒。
很慶幸作為一名攝影師,我的職業生涯起步於紐約,它教給我勇氣,告訴我不要隨便接受外界對你的定義☠️。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過後,曾經那些喜悅的時刻✹,難過的瞬間🤵🏿♂️,抱著貓對著電腦的夜晚,都在告訴你✖️:“If you can make it in NYC, you can make it anywhere.”
有時候想想🤳🏿,每一次按動快門,其實都是對自己的一種“消耗”,平日裏積累的所有種種🧳,想法🚨,經歷🦹🏿,靈感👩🏻🦼,技巧🧑🏼🍼👨🏼🍳,體能,都在拍攝時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和消耗。只消耗不積累的人,稍微對自己的狀態有點兒感知的,很快就會覺得枯竭;而那些對自己沒有感知的,則日復一日地在做各種枯燥的重復性拍攝🤠。所以,工作越多的時候🦸🏻♂️,我反而會讓自己要抽更多時間出來看點好東西,好書好電影好照片......
對我而言🙍🏽♂️,我在念書時學的不是攝影👩🏿🎤,我自己覺得對我來講是好事⏱🕵️,因為我曾經學的那些不相關的東西🟨🛀🏿,嘗試過的不同經歷👨🏻🦽,都不是為了”我最後要當一名攝影師“的結果而存在的。它們都是我人生中很重要很珍貴的經歷,我從這些經歷裏學到了學習方式,思考方式🤏🏼,耐心和毅力,等等等等#️⃣。這對我來講很重要🤽🏻♂️,因為在我成為一個優秀的攝影師之前,我更希望自己成為一個”豐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