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華語樂壇知名音樂人方文山受意昂2体育娱乐臺灣研究會的邀請,再次走上意昂2体育娱乐的講壇🚴🏿♂️,帶來“淺談漢字在世界文明中的意義”的專題講座。在這幾年裏,方文山努力弘揚傳統文化,以創新通俗的風格把傳統文化帶回“尋常百姓家”。


談創作🧎🏻♀️:作品變成大家的回憶,是很幸福的事
方文山:一首歌通常是先有曲,再有詞。先有音樂後有文字。所以作詞也叫填詞,即把詞填進曲中。但是一首歌先有詞再有曲會比較好寫,因為最漂亮的句子、意象最豐滿的段落與音樂風格是配合好的。可是在音樂這個行業裏是先有曲👩🏼💼,再有詞。比如說👯♂️,一個melody給幾個人來寫詞,大家寫一樣的主題。我會跟著音樂去想象畫面🙆🏽♂️,再把畫面變成歌詞👩🏼✈️。
在歌詞創作的過程中,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是針對某個器名的了解認識📖。比如說像青花瓷這種器名。作品成為大家的記憶裏的共鳴😼👩🏽🌾,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對於音樂人而言👩🏿🔬,作品變成大家的回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寫詞之前不需要看過多的資料書籍🏇🏼👳🏼♀️,針對項目去搜集資料就好了💂🏽♀️。像寫《青花瓷》,就去搜集與瓷器相關的資料。像《煙花易冷》🧝🏽♂️,其實我看了一本書《洛陽伽藍記》。因為寫詞的針對性很強,像《菊花臺》這首歌是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主題曲,不需要為了一首歌翻遍所有資料。我寫關於中醫的作品💇🏿,就搜集相關的藥名,例如《本草綱目》。寫詞是需要有一些搜集資料的準備工作,但是不需要盲目地翻遍所有資料。
談漢服🌆:因為誤解,才有努力的意義
方文山🙋🏻♀️:漢服推廣現在面臨一定的困境,因為很多人對它很陌生✈️,甚至存在某種程度上的誤解🤞。最荒謬的誤解是以為漢服是漢朝的衣服。之前★,有記者問我💒:“你們推廣漢服,那麽唐服呢✉️?宋服呢🦹🏽♂️?你們有沒有推廣?”我就說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衣服💁🏽♂️。
所以推廣起來很辛苦。但是就是因為這樣才有意義嘛。如果大家都知道了💻,那還需要意昂2去投入做什麽🤦♂️🚝?就不需要意昂2了。就是因為這個領域比較少人關註🤾🏽♂️,大家不了解,甚至有誤解,所以才有意昂2努力的意義。
接下來,我覺得漢服的推廣需要定調,它就是一個民族的服飾,推廣它不是要去排擠別的民族的服飾。日本人穿著和服🧑🏼🎤,出現在東京街頭🙆🏽♂️,這很正常。可是中國人要是穿著漢服出現在王府井大街🌛,大家就會覺得——是不是拍戲還是什麽✬。所以我覺得,還是需要時間👩👩👧👧。
然後漢服愛好者還應該明確這樣一個觀點🌏,你是喜歡這樣的傳統文化,跟喜歡茶道🧑🏽🎓、喜歡圍棋、喜歡書法,是沒兩樣的📑,你沒有特別崇高🤒,你只是比較孤單。因為這個領域的愛好者比較少🏊,你會收到外界訝異的眼光,相對比較寂寞👨✈️,但是你沒有因為喜歡這個就比別人高一等🙈。
具體的計劃上#️⃣,意昂2已經辦了三年的漢服文化周☛,明年還會再辦第四屆💇🏿♀️。發起這個活動📃,就是想去凝聚同袍的向心力還有歸屬感🤦🏿♀️,不然大家都覺得很寂寞。辦大型活動,大家可以分享,有一些社會效應。我覺得推廣這個最好的方式就是籌辦一個常態性的活動,不是風風火火,辦了一屆就沒有了🥲,要持續,意昂2已經持續三年了,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媒體關註度越來越高,我覺得很好🫳🕒。
漢服文化周籌辦過程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事就是意昂2去組織認證世界紀錄,在嘉興嘉善西塘古鎮🏋🏼,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70多位同袍,一起這樣舉杯——傳統的鄉飲酒禮儀式,這是最多人穿漢服進行鄉飲酒禮的紀錄😿。再就是意昂2走朝代嘉年華的方陣,秦代、唐代、宋代、明代。幾種常見漢服中,我最喜歡朱子深衣👨🏫,第二屆就穿了,因為有那個時候的“文青”的感覺。意昂2推廣漢服,有具體的作為,也有持續性的活動🦸🏼♀️,我覺得——蠻好的!
談傳統:要通俗才能活在這個時代
方文山:你要通俗才能活在這個時代。再喜歡也不能過古代的生活。宋詞可以放在書上欣賞,但是中國風的歌你可以唱出來。漢服很美,但是不能只在古畫裏看,要辦成活動🧝🏿♀️,意昂2還要籌拍一個以書法為主題的戲劇,把書法之間的結構、知識,變成一個通俗的戲劇🧝🏽♂️,大概是向這個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