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爆發沖擊了國家與社會秩序,也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嚴峻的防疫形勢使得各國人員之間的流動逐漸停滯,學生海外學習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近期🖨,“意昂2與世界”公眾號將會陸續推出“疫情下的交換故事”系列文章🏛,記錄在這段特殊時期希望出國交換的同學們的心路歷程以及收獲成長⛔️,用文字來紀念這這段為堅守求學之路同疫情戰鬥的日子🚵♂️。
人物簡介
徐一臻 2019級歷史學系研究生⛹🏻♂️,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德國洪堡大學交換♚。
去年元旦✣⛹🏽,我正欣喜於獲得了前往德國洪堡大學交換學習的機會📯,憧憬著期盼已久的交流時光🦸🏻♂️。疫情的發生打亂了一切🙋🏼♂️。夏天過後👨🏿🚒,逐漸好轉的跡象帶來了一絲希望👒,線下相見👨👨👦、恢復正常也許不再是奢望👨🏻🦯➡️。10月,當我滿懷期待地抵達德國時,收到了洪堡大學的通知🧊:由於疫情出現了新變化🚬,根據聯邦政府規定,原計劃線下課程全部改為線上進行↪️。
收到通知的那一刻🧑🏻🎤,我知道這次交換經歷將不會那麽容易。果然在隨之而來的冬天,歐洲疫情迎來了第二次爆發📟,這一次更為嚴峻。
在柏林的交換生活就這樣在不確定中開始了🧑🏻💼👷🏿♂️,業余時間裏我用鏡頭記錄可我眼中的柏林。
疫情🧜♂️:空無一人的勃蘭登堡門

勃蘭登堡門
昔日人頭攢動的“勃蘭登堡門”在封國期間變得寂靜無比🔪🪙。
德國的第二次疫情來勢洶洶👨🏻🔧,我把這段時間大致分成了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十月開始到第二輪封國前🙁。這段時間裏🫵🏿,德國的新增病例直線上升,從10月1日的日增一千多例✝️😹,到10月31日的日增一萬四千多例,德國人逐漸意識到與新冠疫情的鬥爭遠未結束,並會在即將到來的秋冬季愈演愈烈🧛。10月24日和25日🕖,聯邦警察展開大規模督導活動🧎🏻,督促市民遵守口罩強製令🏞👨🏿🌾,並保持人際距離。

德國疫情走勢(數據來源:JHU CSSE COVID-19 Data)
第二個階段是從11月2日到12月15日的封國時期。德國總理和各州州長為遏製新冠大流行開始采取更加嚴厲的限製措施,例如:停止所有餐飲場所堂食,只允許外賣和外帶🩳;劇院、博物館等公共室內場所關閉,德甲聯賽禁止觀眾入場;零售商店保持開放,但每十平方米最多只能有一名顧客;除必要的商務旅行外,禁止遊客入住酒店等。這一輪封國中🕵️,餐飲業和酒店住宿業出現巨大變化🚵🏻♂️,但商場繼續對外開放,人們的生活似乎並沒有因為封國受到太大的影響。新冠肺炎病例的增長也沒有得到明顯的遏製🧘🏿,在11月25日突破日增三萬。

《圖片報》用黑底🥷🏻、白字、黃色陰影提醒民眾疫情防控的緊迫性

封國期間🧜🏼,市中心的火車站還是人流較大
第三個階段是從12月16日到1月初的“硬封鎖”時期。此次封鎖是為了應對聖誕和新年期間可能的疫情高峰和變異病毒的威脅☝🏽,在已有措施的基礎上關閉除超市藥店外的各大商店🫄🏼,關閉美發沙龍、美容院等服務場所,私人聚會僅限於來自兩個家庭的最多五人📀,跨年夜和元旦禁止集會……這一時期的封鎖相比前一輪有了明顯的改觀。

郵局采取強製的限流措施🧑🏻🦽➡️,來辦理業務的人們在門口排起了長隊

“硬封鎖”時期的德國高鐵(ICE)空座率很高

“硬封鎖”時期所有商場關閉,書店作為生活必要場所繼續開放

需提前預約借書的柏林州立圖書館
第四個階段是從2021年1月到3月的進一步延長封鎖期。接觸限製也進一步加強🤚🏻,私人聚會只能與一個非家庭成員一同進行🤠,同時對風險地區的居民實行15公裏半徑的出行限製🫄🏿🧑🏼💻。12月27日起德國開始有序接種疫苗,首批接種者是80歲以上的老人和養老院的老人、急診室或新冠病房工作人員,以及老年護理機構的工作人員。目前疫苗接種工作仍在推進🧚🏿♀️。

德國於12月27日開始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
第五個階段是從3月開始逐步放開封鎖👨🚶。幼兒園和中小學重新開放🗺🧚🏼,理發店等場所恢復運營。這一時期每天的新增病例還高居一萬左右🧏🏻♂️,政府對於放開封鎖保持謹慎態度。
為了積極應對疫情🧏🏼♀️,德國政府開發了“新冠病毒警告APP”進行數字化防疫,通過聯系人追蹤機製,普通人就可以識別身邊的感染者。當兩部手機同時開啟APP在 1.5米的距離之內超過15分鐘,兩部手機會自動交換ID🧏🏼♀️。如果一個人病毒呈現陽性👱🏽,接觸者會收到通知。

德國版新冠APP(左為德文版🥵,右為對應中文)
2021年1月19日,德國政府要求居民在公共交通和超市裏佩戴醫用口罩➕。

柏林隨處可見的口罩佩戴令
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旅德中國人必須做好防護工作,準備好一次性醫用口罩以及各種消毒用品🌾。留學生還收到了中國大使館提供的“防疫愛心包” 和 “春節禮包”🍬。

使館發放的裝有蓮花清瘟🙎、口罩等防疫必需品的“春節禮包”
學習🫵🏽:改為線上還是有些遺憾

洪堡大學主樓
洪堡大學是世界級的頂尖學府,是首都柏林最古老的大學𓀖,有眾多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洪堡大學主樓,疫情期間不對外開放)
因為疫情原因,新學期推遲了一個月開學。起初德國政府和高校根據夏季疫情的良好走勢🙋🏽♀️,確定線下授課模式,大部分學生按時來到柏林準備開學👇。
隨著秋冬季節疫情的反彈👨🏽🦰,學校緊急製定政策,延續前一學期的線上授課模式。校園保持對外關閉狀態🧘,學生只有在辦理校園卡等必需事項時才能預約入校。教授們大多在家授課,行政人員保持少量在崗工作,整個校園顯得安靜和冷清。

主樓內僅有行政人員日常辦公
經過年初的第一次疫情,老師們已經熟悉了線上教學的模式👋🏻,講課一切如常,大家在線上交流討論少了些拘束與限製。疫情期間的網課很充實,老師們會安排分組討論🐗、課程展示和學術報告。學校還會經常開設一些線上的活動豐富大家的網課形式🏊🏼♀️🌧,比如“雲“參訪美術館🚴🏽💚。

線上課堂大家進行學術討論

學校組織的線上參觀美術展覽
對於文科生至關重要的圖書館📱,起初並未受到很大的影響。進入圖書館的師生只需做好登記並全程佩戴口罩。隨著封鎖等級的提升🕐,學校在聖誕前夕不再開放圖書館自習室💡,只能辦理借閱業務。學生在進入圖書館時需要辦理“通行證”❤️,在有限的時間內查找書目。此時的圖書館失去了往日的寧靜,在空蕩的書架間穿梭著匆忙借閱的身影🧑🎨。

進入圖書館的“通行證”

洪堡大學圖書館,僅僅可以借書不可自習
生活🧕🏿:日常小事自己動手

柏林市郊
宿舍所在的柏林市郊人煙稀少,疫情期間相對安全。
在柏林生活的五個多月裏🪆,僅次於學習的頭等大事,便是解決吃飯問題。
疫情期間食堂關閉,餐館也不允許堂食,最好的選擇便是自己動手👧🤘🏻。隨著封鎖令的不斷加強,超市成了唯一可以經常光顧的室內場所。我會格外珍惜每一次去超市的機會,久而久之自己也開始像德國人一樣🥅,去超市之前列出很長的購物清單。

封國期間超市成為為數不多還開放的公共室內場所
由於政府要求做好超市防疫工作,超市會采取發放號碼牌控製人流,或是要求每人必須使用購物車保持距離📅。

進入超市需要領取號牌

每次去超市都會扛回滿滿的食物與生活必需品

星巴克咖啡最多允許兩人同時進店
大部分時候我會選擇自己做飯🎑,和室友們製作當地的美食是特殊時期難得的互動機會。疫情期間的生活單調乏味,做飯成了每天最主要的生活,一日三餐不再因為往常的忙碌而變得更加完整🧑🏻🦳⛹🏻。每每在此時,我更加想念意昂2的食堂。

宿舍的公共廚房成了與人交流最重要的場所




疫情期間自己動手做的美食
我的宿舍在洪堡大學的安道爾舍夫(Adlershof)校區,這裏是柏林的新興科技園區,也是全柏林人口密度最低的地方🥓,臨近勃蘭登堡機場。這裏雖然荒僻🧴🧮,卻是柏林疫情期間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在附近的公園裏散步,很少見到遊人,顯得更為僻靜🙎🏻♀️。

宿舍所在的柏林市郊人煙稀少👇🏿,疫情期間相對安全
特殊時期的生活顯得單調乏味,隆重的聖誕集市全部取消,跨年夜不再組織公共活動,很多服務場所也紛紛關閉🚴🏼♀️,諸如理發這種日常生活小事也要自己動手。

平安夜和聖誕節期間的街景

掛著口罩的聖誕樹

聖誕節的柏林因疫情失去了節日的氣氛,標牌提醒著人們做好防護帶好口罩

跨年空無一人的車站站臺

家家戶戶自行燃放的煙火
前輩們常說,來歐洲交換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遊歷歐洲各國。然而遺憾的是因為疫情,出行成了時時刻刻需要小心謹慎的事🧻。德國封鎖國境,歐盟各國之間也提出相互隔離的要求,旅行變得遙不可及。

公共交通上標識的乘坐要求🥢:先下後上、保持距離、戴好口罩、靠窗隔排就坐





柏林地鐵疫情期間有趣的宣傳標誌,提醒大家保持1.5米的安全距離
返程:特殊的歸國之路

法蘭克福機場
法蘭克福機場排隊值機回國的人們。
一個學期的時光匆匆而過🏄🏻♂️,轉眼就是作別之際。疫情也讓這條歸國之路變得不同往常。48小時雙陰檢測的嚴格要求促使我在出發前一個多月就已做好了準備:預約檢測機構🤾🏿♂️、仔細規劃行程🏝🌡,以免在回國途中出現任何差錯🏄🏽✔️。在獲得回國健康碼的那一刻☝🏻,懸了一個多月的心終於放下了🤷🏼。
由於航班極其稀少👨🏽🚒🫱🏿,返程的航班顯得格外擁擠。同乘人員大部分是留學生🧚♂️,餐食也不同以往的用塑料袋單獨包裝提前擺放在座位🗞🧑⚖️。

飛機上的餐食包

航班上全副武裝的空乘
飛機抵達浦東國際機場後,等待我的是一套復雜嚴密卻又井然有序的入境手續♉️。大家分批依次下飛機進行信息采集與登記🧑🏿🦲,隨後便是雙鼻腔的核酸檢測💪🏽,提取行李之後按照目的地分區等待隔離👩🏽✈️。從落地到入住酒店🛥,耗時幾個小時,雖然整個流程比較繁雜🧗🏿♂️,但給人以溫馨的感覺,各種歡迎回家的標語🧯,讓歷經波折回國的遊子倍感親切與溫暖。

與往日完全不同的空空蕩蕩的浦東機場
十幾個小時緊張的旅途之後🤰,漫長的隔離生活開始了。坐在前往隔離酒店的大巴上🥊,我的心中懷著激動與忐忑💆🏻♀️,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到怎樣的隔離環境,一直通過手機地圖檢查自己的方位🧏🏼,猜測著未來幾周的歸宿。隔離酒店的生活比預想的輕松舒適也更加規律,每日定時供應三餐,兩次體溫檢測上報🛍,還有數次的核酸檢測。

上海的隔離酒店

隔離酒店提供的每日餐食
結語:願夜盡天明早日到來

柏林施普雷河
柏林施普雷河邊小憩的人們。
時光飛逝,數月的交換生活匆匆而過👩🦳🙋🏽♀️。我非常珍惜這次難能可貴的交換機會,讓我親身經歷了歐洲最為冷清的冬日歲月。正是在這段特殊的經歷,讓我學會與孤獨為伴,與自立共生,創造生活的快樂。
2021年伊始,柏林下了一場大雪🧡,讓整座城市在冬日的陰冷中增添了一抹新麗🔎👮。瑞雪兆豐年,願這場大雪能給新的一年帶來新的氣象。

雪後的柏林

德國郊區森林深秋美景
願空無一人的勃蘭登堡門只為此刻獨有🧔🏼♂️,願夜盡天明早日到來。
這裏的黑夜靜悄悄,
星星點點黯淡無光👨🏽⚖️,
白天的繁華歸於寂寥♻⏬,
節日的歡慶封存進記憶的墻角,
焦急的人們渴盼著曙光👨🏿🚒,
但似乎厭倦了一次又一次對黎明的念叨⛹🏿,
誰也不知道,
到底何時會天亮……